x

实名认证

短信验证

新手机号验证后将自动注册

获取验证码 60秒后重新发送

我已仔细阅读《空林人生佛教网》用户协议

x

用户注册和服务协议

  在使用本网站服务之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本协议,若您不同意本协议,则您有充分且完全的权利退出使用本网站服务,您通过网络页面点击注册或实际使用本网站服务的行为即视为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接受本协议。

  第一条 会员账号规则 1.根据《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空林人生佛教网将对本网站上的部分信息内容进行实名认证管理。在您承诺完全同意本协议服务条款,在空林人生佛教网完成实名认证注册程序后,即可浏览本网站须实名认证后才能浏览的相关栏目。
2.您在注册或使用本网站服务时可能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您须保证所填写及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否则可能无法使用本网站服务,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限制,甚至影响您是否能够使用本网站特定功能。对于因您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的责任和损失由您承担。
3.本网站有权根据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本网站服务规定的其他条件,决定是否为您提供服务。您在使用平台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信息发生变动,应及时进行变更。
4.您有责任自行负责保管帐号的用户名、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否则因您疏忽导致账号信息泄露,引发的法律责任或造成的损失由您自行承担。凡登录您的帐号并使用本网站服务的行为,均视为您本人的操作,操作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本网站服务用户行为的有效凭据。
  第二条 用户行为规范
  1.任何用户均有义务遵守本协议和本网站适时制定并发布的其他政策、规则、公告声明。
2.您可在本协议约定的范围内使用本网站及服务,您不得利用本网站从事以下行为:
(1)超出授权或恶意使用本网站服务;
(2)利用本网站发表、传送、传播、储存危害国家安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内容,或侮辱诽谤、色情、暴力、引起他人不安及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宗教政策的内容;
(3)利用本网站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个人信息等合法权利或权益;
(4)恶意虚构或协助虚构事实、评价等信息或数据;
(5)进行任何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
(6)从事其他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禁止的行为以及侵犯其他个人、公司、社会团体、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用户资格的取消
  如发现任何用户有以下故意行为之一,本网站有权取消其使用本网站服务的权利,并无需做出任何赔偿或补偿;
1.可能造成本网站全部或局部的服务受影响,或危害本网站运行;
2.以任何欺诈行为获得用户资格;
  3.在本网站内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发布涉及敏感政治、宗教、色情或其它违反有关国家法律和政府法规的文字、图片等信息;
4.以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5. 违反本协议第二条中任意一项的约定。
第四条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政策
1.尊重用户隐私并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是本网站的一贯态度,平台将会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我们承诺,除非获得用户同意,本网站不会收集、使用其提供服务所必需以外的用户个人信息或者将信息用于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2.我们将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和程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以免遭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披露。
  第五条 服务商的权利
  1.有权审核、接受或拒绝用户的认证及使用申请,有权撤销或停止用户的全部或部分服务内容;
  2.有权修订本协议中约定的用户的权利和义务,有权修改或调整本网站的服务内容并进行说明;
  3.本网站提供的服务仅供用户独立使用,未经本网站授权,用户不得将用户号授予或转移给第三方。用户如果违反此项规定,本网站有权向客户追索商业损失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第六条 服务商的义务
  1.认真做好本网站所涉及的网络及通信系统的技术维护工作,保证本网站的畅通和高效;
2.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本网站临时停止或短时间停止服务以外,本网站的实名认证功能如需停止全部或部分服务时,将提前在本网站主页上发布通知的方式通告用户;
 3.如本网站因系统维护或升级等原因需暂停服务,将事先通过在本网站主页发布通知等方式公告。
  第七条 免责声明
1.我们对于您自使用本网站服务而获得的所有他人、第三方的信息、内容或者广告宣传等任何资讯(以下统称“信息”),除法律明确规定外,不保证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如果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通过上述“信息”而进行任何行为,您须自行甄别真伪和谨慎预防风险。无论何种原因,我们不对任何非与我们直接发生的行为承担任何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和责任。 2.由于计算机病毒、木马、其他恶意程序、黑客攻击、电信部门及网络运营公司技术调整或故障、系统维护等意外原因而造成本网站服务中断或延迟,所导致用户任何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因不可抗力而使本网站服务中断或延迟,所导致用户产生任何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本网站对会员因遗失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而受到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当自行妥善保管。
5.本网站仅提供佛教文化知识的发布,除此之外与相关网络服务有关的设备(如电脑、调制解调器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均应由用户自行承担。
  第八条 违约责任
1.如果我们发现、收到他人举报或投诉您违反本协议约定或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我们有权采取警示、冻结、终止/中止/限制使用帐号等功能、解除或终止本协议,或提出损害赔偿等措施。
2.若您的行为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损失、名誉损失、第三方的罚款、索赔等),我们有权全额向您追偿。
3.本协议终止后,除法律有明确规定外,本网站无义务向您或您指定的第三方披露您账户中的任何信息。本协议终止后,平台仍享有下列权利:根据法律规定,继续保存您留存于平台的的各类信息;对于您过往的违约行为,平台仍可依据本协议向您追究违约责任。
  第九条 法律适用与管辖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
2.如双方就本网站服务协议内容或其履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成都市文殊院所在地,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附则
  1.以上规定的范围仅限于空林人生佛教网网站;
  2.本网站用户因违反本协议约定而触犯有关法律法规,一切后果自负,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规则未涉及之问题参见有关法律法规,当本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冲突时,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准。在本条款规定范围内,空林人生佛教网网站拥有最终解释权。


语言版本:
简体中文

空林资源库

Resource library

佛学知识

何谓不立文字?

0546bfc3f86e38dc.jpg



禅宗一法,虽称教外别传,但是历来主张“藉教悟宗’。也就是说,禅宗虽说不立文字,只是不执著文字之相,并不排除佛言祖语的启发与印证。

   

   达摩祖师东来传佛心印,以四卷《楞伽经》作为教证,一直传到五祖,都是以《楞伽经》作为一宗的根本教证。同时五祖也逐步地由《楞伽经》转变为以《金刚经》作为禅宗所依的根本经典。五祖开东山法门,教人诵《金刚经》,可以开悟见性,以此可以得度。六祖听人诵《金刚经》,发心到黄梅来参拜五祖,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证据。

   

   即使如此,五祖当时也还是非常重视《楞伽经》。《六祖坛经》上面记载,六祖与神秀大师题偈的东山南廊的墙壁,原本是粉刷了准备请画师画“楞伽变相图”的。由于五祖让弟子们各呈所悟,准备传法,神秀就在南廊壁上写下了“身是菩提树”等四句偈语,然后又有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四句偈子。五祖看到神秀的偈子,还是很肯定地说:“虽未见性,世人依此修行,可以得度,有大利益。”所以就把那首偈子保留在南廊,原来准备画“楞伽变相图’的计划就改变了,供养那四句渴语也有同样的功德。可见五祖当时既重视 《楞伽经》,也非常重视神秀大师的四句话。

   

    禅宗虽然不立文字,也并不一味地废除文字,排斥经教。不像后来的禅宗,发展到一味反对看经、看教,把禅宗一下子推到与经教对立的局面,使禅宗在历史上遭到许多的非议。六祖曾经说过:‘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有人统计过,《坛经》上六祖引用的经典将近二十种。虽然六祖识字不多,但是他的记忆力很好,能够把经典上的话记下来,运用自如。六祖说,所谓不立文字,也不离文字。也就是不执著于文字。如果一味地讲不立,讲废除文字,六祖说,人们也就不用说话了,不用利用语言这个工具了。“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二字,亦是文字。”

   

   经教是佛言,佛言所表拴的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众生的心。所说的真如、实相、佛性、佛心,如果没有语言的传递和文字的记录,洲门今天就无法知道真如、佛性、实相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即使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那也会走样。只有通过文字的记载,文以载道,在文字上保存下来,我们今天才有可能较为准确地了解教意、祖意。文字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代表什么意义,基本上为大家所公认。经过两三干年的佛教文化乃至五千年中国文明史,语言文字的内涵大体上都已经确定下来了。文字语言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文字语言所包含的原始意义基本上是稳定的。佛法要借助语言文字来弘扬,这样就有了所谓佛教文化,有了所谓禅文化。当然佛教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最重要的内涵是佛教思想。禅文化也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也是以其思想为重点。不过,思想也须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才能从古代传递到现在。如果一味地反对语言文字,我们今天坐在禅堂里,大家都闭口箴言,一句话也不说,也没有办法来交流禅修经验,进行禅修指导。所以,语言文字不可废。

   

   从经教而言,有一个根本的东西,它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那就是 “离言法性”。法性,就是诸法的实相。诸法实相是离言说的,它需要通过甚深的般若智慧直接亲证。以般若智证般若理,那个理是离言说的。那个理在亲证的当下,只能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八个字来说明。真正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分别相的真心。真心显露的当下语言文字表述不出来。语言文字只是在那个时候,它才苍白无力,它的局限性才完全显露出来。

   

   我们这一堂,也不乏在修行上有不同程度受用的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受用,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正在受用的那一瞬间,不管怎么说,都不是说的那件事本身。只能说:好舒服啊!好殊胜啊!是什么样子?还是描述不出来。只有那一点点东西,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只有那一点点东西,是言思所不及。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我们修行的人,要深刻领会语言文字与思事的密切关系,不能死在句下,更不能排斥言教。实际上,禅宗开悟的这些境界、开悟的那些过程、开悟以后是什么样子,经典上都有说明。开悟是什么样呢?开悟了没有执著,开悟了无人无我观自在,开悟了一片光明......经典上都说得很清楚,这些就是开悟的境界。我们没有亲证,所以没有受用,没有直接地接触它。所谓开悟就是直接地接触,所以叫直指人心。

 

   有一道菜,是把山沟里磨光了的小石子烧热了,然后放在菜的周围。因为烧热了的石头并不像菜蔬一样有热气冒出来,冷石头和热石头从外表来看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当你用手去触摸烧热的石头时,你才会感觉到上当了,手被烫得要命。那种直接接触,只知道烫得要命,疼!疼到什么程度,旁边的人肯定是没有直接被烫到的人感受深刻。那种状况就是直接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多得很,我们就是不能够将生活中的这些琐事,直接离开妄想分别去接触它。

   

   当我们的手不小心接触到滚烫的石头时,最开始接触的那一刻是没有感触的,到了第二念才有感触,才知道手被烫了。如果没有第二念,那就是无分别。我们一切的问题,都来自第二念。第一念是现量境,第二念就是比量或者量。开悟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无分别的境界,就是五根与五尘接触时,没有分别的第一念。不通过意识分别,能够明自这个没有分别的第一念,能够真正找到心的本源,那就是初入悟门。那一念,不续前,不引后,当下孤明历历,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一念就是百丈禅师说的那个境界。

    

禅宗的开悟,禅宗的见性,禅宗要见的真心,是离言说的,离分别的。


   佛法所有修行的法门,到究竟处,都是离言说的。道理只有一个,佛性只有一个,法性平等,极乐世界只有一个,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绝对圆满的境界。十方诸佛同一法身。不但十方诸佛如此,大地一切众生的法身与十方诸佛的法身也是平等无二的。如果说众生的法身与十方诸佛的法身还有差别,那仅仅是迷悟之间的差别而已,其本质是一致的。成佛是平等的,法性是平等的,法身是平等的。

   

   我今大讲这些话的用意,就是希望我们在学习禅宗、修行禅法的时候,既要知道所追求的开悟境界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述的,但是又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离开厂语言文字,那就是成了离经叛道,很可能走到误区。

     

   一切道理,成佛的道理,开悟的道理,经典上都讲了。道理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佛经上的道理都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修行经验,是他们得到的经验,那些境界是圣者所经历过的,我们还没有经历。我们要根据圣者走过的这条路,再重新走一次,那才能够把佛经上面所说的道理变成自己的道理。用禅宗的话来说,佛经上讲的道理是固定的,是“死句”,只有我们根据那些道理来修行,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活泼的,才是“活句”。参禅不要参死句,要参活句。参死句难以启发悟性,容易走到知解的那一方面去;参活句无道理可寻,才能启发人的灵悟,一定要打破漆桶才明白得了。

   

   我们学习佛法,既要学习现成的经教,又要依此经教,开发内在的智慧。烦恼转化了,智慧开发了,得到真实受用,经教的作用也就算完成了。经教的作用完成了,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了呢?经典所说的法门无量无边,差别无量无边。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修行,有一言半句也就可以了。就像那天讲的般特尊者的故事,“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因为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他就证得了阿罗汉。自利可以,自悟可以,要悟他人,那还得要深入经藏,广学多闻,接引各种根机的人同入佛海。